目前地板鋪設方法主要包括直接粘結法、懸浮鋪設法和龍骨鋪設法三種,而在地熱環境下最宜采用的鋪設法為懸浮鋪設法和龍骨鋪設法,其中又以懸浮鋪設法最為常用。在鋪設前要先將地面找平以后再鋪上防潮膜,然后在防潮墊上直接鋪裝地板。懸浮鋪設法主要分為現場檢查、墊層鋪設、地板試鋪和安裝四步。在鋪裝地熱地板時,既不能損壞地熱管線,又不能影響地面的熱量傳導,所以鋪設墊層厚度應保持在12毫米至15毫米,否則將影響散熱效果。
鋪裝地面找平是關鍵
在進行地熱地板鋪裝前,居室必須具備以下條件方可進行鋪裝工作。地面必須保持平整,室內環境保持干燥并且沒有滲水、漏水等現象發生,排水口保持暢通。以上環節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則是地面平整度問題。地面是否平整并不只針對老房,有些新房前期施工不到位造成地面凹凸不平,則也需要進行找平工作。地面是否需要找平一般由地板鋪設方負責提醒業主,如果鋪設方在鋪設前沒有盡到提醒義務,在鋪裝后發現問題是由地面不平整引起的,那么則須負相應責任。同時在鋪裝之前還要檢查門套及門扇的離地距離。門與地面應保持一定距離,否則將摩擦地面。鋪裝工人還要保證地板在鋪裝完畢后與地面保持5毫米的縫隙,若小于5毫米則會給開關門造成不便。而在墊層鋪設時,墊層的方向與地板條的方向要垂直。
試鋪地板時留意縫隙距離
在進行地熱地板鋪裝時,前三排均要求試鋪,即不能進行施膠鋪裝。而在鋪裝方向方面則沒有嚴格要求,一般是沿著居室的長度方向鋪裝,如果業主有特殊要求,也可以根據可行性進行鋪裝。在自左向右逐排鋪裝時應保證凹槽朝向墻面,地板與墻之間放入的木楔要留有一定的伸縮縫隙,伸縮縫隙應保持在8毫米至 12毫米之間。在鋪裝時還需注意,如果上一排最后一塊地板的切割剩余部分大于200毫米,則必須用于下一排的起始塊,以保證一定區域內錯縫及相鄰板塊端頭錯縫大于200毫米,若小于200毫米則可以直接舍去。
鋪裝中隨時檢查高度差
前期工作完畢以后即可開始正式鋪裝,根據試鋪板塊的程序進行拼裝,然后用拉力器夾緊,檢查地板與地板之間是否存在縫隙,凹槽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在進行正式鋪裝時要遵循逐排鋪裝的原則,在鋪裝同時檢查地板之間是否存在高度差、縫隙等問題,在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正式施膠,施膠敲擊時應在地板上墊上木塊,以防對地板造成損傷。在鋪裝最后一排地板時要注意采用適當方法進行切割,以防留有縫隙。在進行地板鋪裝過程中若遇到管道等情況,在進行開孔切割后應注意留有一定縫隙。
注意事項
不能交叉混合施工
鋪設地板時不能交叉混合施工,在鋪裝完畢后務必要晾干24小時以上,以確保膠黏劑徹底固化。
擺放家具勿影響散熱
盡量不要在地熱地板上擺放無腿家具,也最好不要擺放需固定在地面的家居飾品。由于室內的熱氣由地面傳導至整個室內,所以如果大面積遮擋散熱面,易導致室內散熱不暢,從而導致地板變形等現象發生。
首次使用切勿操之過急
首次使用地熱地板時,應讓溫度緩慢升高,如果溫度急劇升高很容易導致地板變形、開裂等現象發生,因此最好保持在每小時升溫一度左右。
地熱采暖優勢
高效節能
由于采暖的輻射面積較大,從而導致供水溫度只需40度至50度,起到了節能作用。采用暖氣供暖,冬季開窗時熱量散發快,而在地面采暖環境下鋪裝地熱地板后,熱量從下向上導出,有效防止了開窗時的熱量流失。
節省空間
采用暖氣供暖,要考慮暖氣片的外觀與室內裝修設計風格的搭配問題,一旦改變裝修風格,便要對暖氣進行新的包裝處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室內面積。而地面采暖中的采暖管由于全部鋪設在地板下,不占用室內空間,從而起到了節省空間的作用。
室內溫度分布均勻
以前的采暖方法一般是將暖氣片放置在各個居室的窗戶旁邊,并且不能隨意移動,但這很容易造成室內熱量分布不均勻的情況。而現在地板采暖的采暖管位于地棱下方各個角落,而且采用了自下而上均勻散熱的方式,讓室內各處溫度平均。
有利于營造健康的居室環境
在使用暖氣片取暖時,一般出水溫度在70℃以上,并且小于 80℃時就會產生灰塵團,使暖氣上方的墻面沾滿灰塵,給業主的身體健康帶來隱患。而地面采暖時則不會出現此類問題,可營造出一個舒適健康的居室環境。
雖然近年來,各大賣場在進口家具的管控上做出了很多努力,進口家具市場也變得更加規范,但渠道多交易過程中信息不透明,消費者仍需多做些功課才能確保買到的是真品。
先看證明文件
如何判斷這是進口家具產品,估計銷售員首先會亮出海關報關單。多名進口產品代理商向京華時報記者表示,確認一件產品是否為進口,第一步確實也是查看大量證明文件。
這些文件包括進口關稅單、海關增值稅繳稅證明、原產地證明(每個訂單每批貨都有一個原產地證明)、品牌所有者授權證明等。如果商家未主動出示,消費者可向商家索要。不過,即使商家提供,您也應留意文件日期,看其是否是最近的一批次貨品,避免有的商家沿用上批的報關單,以國產貨冒充進口產品。
通過多渠道佐證
除了直觀的在購買現場查看證明文件外,您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判斷。比如,登錄進口品牌官網,查看是否有同款型號產品銷售。如對經銷商有疑問,可以查看其品牌授權書、網絡評價,也可直接在代理品牌的官網留言,詢問是否有這個經銷商或產品、信息是否準確。
其次,面對大量名字不熟悉的進口家具品牌,您最好在購買前通過網絡或專業渠道如家具協會、國外商會等對品牌多做了解,看看品牌的歷史。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專業人士都不大了解這個品牌,那就得慎重考慮了。
不可輕信洋標簽
不少消費者會有這樣的體會:在購買進口家具時,產品上貼的是外文標簽、產地、出廠日期等,還有外文的家具使用說明手冊。一些進口瓷磚產品的背后標有“madeinitaly”等英文字樣。銷售員也以此證明其產品的進口身份,但京華時報記者發現,光有洋標簽并不靠譜。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符合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而“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格、等級、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產品標識標注規定》還提到“產品標識所用文字應當為規范中文。”“進口產品可以不標原生產者的名稱、地址,但應當標明該產品的原產地(國家/地區,下同),以及代理商或者進口商或者銷售商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名稱和地址。進口產品的原產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于進口貨物原產地的暫行規定》予以確定。”如果只有洋標簽而無中文標簽,并不符合國家相關要求。而根據現在的技術,在產品上打出的生產地字樣也可能是偽造的。“驗明正身”的最佳方法就是查看產品的證件。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進口家具產品都有完整的標簽,能清楚地描述產品出產地、廠址、編號、出廠條碼、產品成分描述、出廠日期標注等。此外,進口產品的外包裝上應有清晰的制造商、商標、規格尺寸、產地、編號及對應的中文標簽,外包裝上還應有條形編碼、級別標識等。在有原產地證明、海關報關單等的情況下,如果標簽上的這些信息齊全,可作為輔助判斷是否為進口家具的一個方法。
說了這么多判斷方法,最為推薦的辦法還是去正規賣場購買進口產品。因為有了賣場的嚴密把關,再碰上假進口的幾率會小很多。而且,就算事后發現有問題,賣場還能先行賠付,消費者個人要承擔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