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結束后,全國各地陸續進入了停暖期,大連亦于4月6日零時正式結束供暖。雖如此,但是市民對剛剛結束的供暖期的服務質量卻存在很大的異議。其中,問題的主要集中點為市民家中溫度不達標。盡管各地均出臺了不達標的多種情況,供暖單位需根據制度,適當地退還市民一部分供暖費。但不少大連市民表示,退供暖費時,需要持測溫報告,而一些供暖企業測溫不及時,導致根本沒測溫報告。有的市民則表示,即使供暖真的"缺斤短兩",只能退幾天的采暖費,總共才幾塊、幾十塊錢,感覺"不值當".
即便有測溫報告,供暖公司也無法斷定造成市民家中溫度不達標的原因為供暖質量不給力。因為如果家中溫度常年在十幾度,基本上該市民均居住在老舊房屋,而老舊房屋的保溫效果本身就很差,散熱非常嚴重,進而導致市民家中溫度不達標。
對此,有不少市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為了將責任明細化,能否公示供暖鍋爐的供回水溫度,或者增加"義務監督員",保證供熱質量。如果供熱企業"偷工減料",百姓 直接從鍋爐的供回水溫度就能看出來。
但實際情況上,目前這個溫度只能在鍋爐房的儀表里顯示,群眾是看不到的。據大連市供熱辦表示,目前,已對8個供熱單位試點建立了一套遠程監控系統,目前正在籌措資金,爭取對更多的鍋爐房實現遠程監控。
新聞鏈接:
1.暖氣片溫度時高時低,屬于正常現象嗎?
2.室溫檢測不再是空頭炮
3.室溫檢測5個小妙招